「我希望你加油‧」電話那頭的學生家長這樣說‧
我差點沒脫口說出「我一直非常加油‧請問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媽媽的意思是要我給學生多施加壓力嗎?」真佩服我牽強的修辭‧
「就是要給她大量的題目‧做、做、做!」
嗯,是林志玲還是張國志我也分不清楚,不過我們的談話又回到了原點‧
是要以量制勝地解題答題,還是慢功岀細活讓每一個概念清楚繼而應用,依舊是各執一方‧
「老師你怎麼這麼年輕!」這是初照面的招呼禮,我似乎嗅到了什麼‧
「要讓她大量的寫習題,這樣才能熟能生巧‧課後補習要繳錢的‧賺錢很辛苦‧」
我看著滔滔不絕的家長,看著沉默寡言的學生──喔,原來如此‧
長久以來,這類的自相矛盾總是處處可見‧
以訓練機器人的方式期望孩子能夠舉一反三、口口聲聲不在意成績只在乎成效,卻在收到成績單後暴跳如雷,以及總是以「我尊重你的想法,可是...」掛在嘴邊的家長‧
Helicopter parents,直昇機父母‧美國社會學家在1990以降提出的詞,指的是後嬰兒潮世代(late-wave baby boomer)成為人母後,過度操控子女的學習如同永遠在上空盤旋的飛機,只聞樓梯響,飛機衝下來‧
貴古賤今的價值觀需要修正,總是抱怨年輕世代沒有古早人的踏實堅毅等等對於問題解決的幫助少得可憐‧
反省有時很簡單‧只要把自己放在你以愛為名框圈出來的世界裡,能不能順暢呼吸就是一翻兩瞪眼的答案‧
反省時常很困難,只因以愛做為號召,前方有一個願景撐腰,眼前的一切施壓都可以正當掩飾‧
愛發揮到了極致,可以是恨‧
國族主義旗幟下的腥風血雨不就是極致的印證?
家長們想必強烈反對我將其愛比較為恨‧但那份「愛」能掐得人窒息的威力可也不小於恨‧
有時要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先繞道處理家長的「認知偏差」,或許還能事半功倍罷‧
對了,這位媽媽,我是你女兒的老師,我不是你兒子‧
留言列表